湘西北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前景
李国亮, 柏道远, 王先辉, 罗鹏, 姜文, 熊雄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 长沙 410116

作者简介: 李国亮(1987—),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及油气资源勘查。Email:121034237@qq.com

摘要

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展布广泛,为寒武纪纽芬兰世—第二世滞留还原条件的沉积产物,适中的埋深和较大的厚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气藏条件。对其有机地化参数进行试验分析:TOC值为0.59%~13.05%,均值3.75%,有机质丰富; Ro值为1.87%~4.00%,均值3.05%,成熟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少量为Ⅱ型,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矿物组成中脆性矿物含量为33%~87%,平均含量为68%,而黏土总量为13%~43%,平均为26%,脆性矿物/黏土矿物值高,有利于储层改造;页岩孔隙度为0.3%~8.0%,平均为3.3%,渗透率均小于0.04×10-3μm2,为低孔低渗类型。综合研究表明,牛蹄塘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生储潜力,同时运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其资源量进行评估计算,资源量十分可观。在此基础上对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划分出6个页岩气有利区,为进一步实施页岩气勘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牛蹄塘组; 埋深; TOC; 孔隙度; 有利区
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706(2015)01-0031-06
Exploration P Rospect of the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Shale Gas in Northwestern Hunan
LI Guo-liang, WANG Xian-hui, BAi Dao-yuan, LUO Peng
Oil & Gas Research Center, Hu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angsha,Hunan 410116, China
Abstract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western Hunan, which are the deposition products of reduction environment during Early Cambrian (Terreneuvian-Epoch 2), where the moderate buried depth and large thickness provide good gas reservoir conditions.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shows the black sha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organic matter (TOC: 0.59%-13.05%, average 3.75%), high maturity (Ro: 1.87%-4.00%, average 3.05%),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the kerogen is dominated by I type with minor II type), favorable 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33%-87%, average 68%, clay mineral content:13%-43%, average 26%, and a high ratio of brittle mineral/ clay mineral), and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porosity:0.3%-8.0%, average 3.3%, permeability less than 0.04×10-3 μm2). Comprehensive studies show that Niutitang formation has good potential for shale gas reserves, and the method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volume was used to assess resources, which shows abundant shale gas reserves. In addition, six favorable prospecting areas for shale gas are divided in northwestern Hunan, which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shale gas.

Keyword: Niutitang Formation; depth; TOC; po Rosity; favorable area

黑色页岩层生烃产气能力与沉积环境、物化性特征等因素有关, 主要体现在页岩层的有机地化指数、储集性能及构造保存条件等综合指标上[1, 2, 3, 4, 5]。所以针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指示意义需进行相应的实验分析研究。结合湘西北— 雪峰山地区的含气页岩层的出露情况和展布规律, 对页岩气有利层位的分析表明为早古生代寒武纪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图1), 因此需要在现阶段认识的基础上更为详细、全面的掌握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

图1 湘西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Fig.1 The histogram of layer in Northwest Hunan

1 地质背景

湘西北至雪峰山东南缘寒武纪牛蹄塘组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早燕山运动、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 而这些运动的升降及构造变形对其有机质的演化是十分重要的[6, 7]。寒武纪纽芬兰世海平面迅速上升, 形成沉积速率缓慢的非补偿性沉积。湘西北区为缓坡陆棚, 沉积牛蹄塘组底部, 主要由黑色碳硅质页岩组成, 上部夹含碳质灰岩透镜体, 下部夹含碳质磷酸盐岩。本期在强还原、滞流及海盆缓慢沉降条件下, 含大量藻类、细菌的腐泥在较广海域内堆积, 后转化成碳质板岩或石煤。寒武纪第二世早期, 湘西北区为浅海陆棚凹陷, 沉积物以含碳质页岩、页岩为主, 生物群分宜度很低, 但丰度较高, 反映异常还原生态环境[7, 8, 9](图2图3)。期间牛蹄塘组还原条件下形成的炭泥质沉积为区内主要优质页岩气层。

整体上牛蹄塘组的深度在2 000~4 500 m之间, 部分地区大于5 000 m。在湘鄂西地区牛蹄塘组出露中等, 在靠近武陵造山带出露情况较好。在石门桑植复向斜以及龙山至花垣地区埋深较大, 深度在3 500~5 000 m之间。在靠近湖北咸丰、鹤峰地区以及湖南武陵造山带(张家界、古丈南东)地区整体深度变浅, 主要也是受扬子地台抬升和北西-南东向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成。而其沉积厚度以龙山— 桑植— 慈利— 石门地区较大, 主要沉积厚度大于150 m, 最高可达400 m, 而在近吉首— 保靖— 张家界南东侧由于出露剥蚀作用, 其厚度减薄, 但整体厚度皆大于30 m。本组页岩的埋深和厚度都较好地反映了其良好的页岩气基础地质环境和勘探条件。

图2 牛蹄塘组钻井岩芯特征Fig.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core in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图3 牛蹄塘组页岩露头Fig.3 Photo of shale outcrop in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2 有机地化特征
2.1 有机质含量

对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 分析岩性为碳质页岩、碳质板岩、碳质硅质岩。实验结果显示TOC值为0.59%~13.05%, 均值3.75%。TOC值0.5%~4.0%的占总数54%, 大于4.0%的占总数46%。从图4可以看出, 其TOC值分布频数峰值集中于2%~4%之间, 由于局部煤化, 有机碳含量偏高, TOC值大于10%, 拉高了TOC值大于4.0%的比例值。从TOC平面分布图(图5)来看, TOC值在区域内有两个高值区: 一是湖北来风— 重庆黔江高值区, TOC值主要为5.0%~6.2%; 二是张家界— 沅陵高值区, TOC值主要为4.5%~7.0%。其余范围以这两个高值区为中心TOC值呈降低趋势。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TOC值集中在3.0%~5.0%之间, 有机质含量高, 为优质烃源岩。而沅麻盆地向雪峰山南东缘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由于构造运动和热演化程度等因素影响, 部分地方其TOC值较大, 做量化处理。

图4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柱状图Fig.4 The histogram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图5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碳(TOC)等值线图Fig.5 The isogram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2.2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成熟度反映了烃源岩经历的热演化程度, 代表其经历的最高温度, 是评价页岩气成藏条件的重要参数之一。镜质体反射率(Ro)与有机质的成熟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 镜质组反射率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最可靠的指标来分析。研究区内的成熟度值普遍较高, 整体受到一定热演化作用和地质构造因素整体影响, 这与传统的天然气成藏有一定区别。

对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试验分析, Ro范围在1.87%~4.00%之间, Ro均值3.05%, 大多为过成熟烃源岩。从Ro平面分布图6来看, Ro高值区主要在靠近湖北的鹤峰一带, 多大于3.80%。在石门— 桑植— 龙山以北Ro大多为2.80%~3.50%。整体的变化趋势为北西高、南东低, 区域60%范围Ro值为2.00%~3.00%, 在石门— 桑植复向斜北西Ro值多在3.00%以上。整体上牛蹄塘组成熟度处于过成熟阶段[10, 11, 12]

图6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成熟度(Ro)等值线图Fig.6 The isogram of Ro of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2.3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类型的判定不仅可以更好地知道其生气潜力, 而且能更好地了解其物质来源。结合目前美国对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来看, 开采利用的页岩气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 型和Ⅱ 型, 所以结合有机质类型的分析更能了解研究层位的优劣, 对于全面掌握其勘探开发前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判别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方法主要有:有机质镜检法、干酪根元素分析法和干酪根碳同位素法, 此外还有红外光谱、生物标志物等。对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采用有机质镜检法、碳同位素法以及族组分鉴定辅助分析。主要的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干酪根类型划分参数指标 Table 1 The standard of kerogen type

对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碳同位素测定(表2), 96%的样品δ 13C小于-28.0‰ , 平均值为-31.5‰ , 依据划分归属为I类干酪根。牛蹄塘组黑色泥页岩干酪根有机显微组成:腐泥组含量52%~91%, 平均73%; 惰质组9%~45%, 平均24%; 无壳质组和镜质组, 表明主要母质以菌藻类低等水生生物等有机质输入为主, 无高等植物混入, 有机质类型为Ⅰ 型。针对本组采集了样品进行的族组分分析测试显示(表2), 15个族组分样中, 除了2个样饱/芳比小于3外, 其余均大于3。饱/芳比最大可达26.00。所以整体上牛蹄塘组干酪根类型为Ⅰ 型, 部分为Ⅱ 型。基本与碳同位素和干酪根镜检结果一致[10, 11, 12, 13, 14], 牛蹄塘组含气页岩干酪根类型属于Ⅰ 型, 具有很高的生气潜力。

表2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干酪根试验结果 Table 2 The kerogen testing results of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3 储集性能
3.1 矿物成分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以及极少量高岭土和蒙皂石, 在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占40%~99%, 绿泥石占1%~23%。全岩分析中黏土总量为13%~43%, 平均为26%, 石英含量26%~81%, 平均为62%, 其次含有少量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从图7可知牛蹄塘组矿物组成以脆性矿物为主[15], 主要为石英、长石类硅质型矿物, 脆性矿物含量极高为33%~87%, 平均含量为68%, 对于储层改造水力压裂都是较好的条件。而页岩储层中黏土矿物的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13, 15]

图7 牛蹄塘组矿物组成特征Fig.7 Mineral composition of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3.2 不同类型矿物含量与TOC关系

湘西北地区海相优质烃源岩TOC 值与矿物含量似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黏土矿物含量随TOC值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图8-a), 黏土矿物含量高, 对应的TOC 值相对低, 但黏土矿物的含量并不是无限下降的, 而是存在一定的谐和范围, 在本次样品中黏土含量的谐和平缓值在20%~30%之间; 而脆性矿物的含量随TOC值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图8-b), TOC 值高的样品, 脆性矿物含量也较高, 脆性矿物含量与TOC关系也存在一定的谐和平缓区间, 在这个区间其脆性矿物含量随TOC含量的增大维持在一个基本值附近, 变化不大, 图中脆性矿物含量平缓值在60%~80%之间。烃源岩TOC 值与矿物组成虽然共同受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但TOC 值与无机矿物含量之间不存在普遍的相关性, 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可形成有机质丰度相近而矿物组成不同的烃源岩。

图8 牛蹄塘组黏土矿物、脆性矿物含量与TOC关系图Fig.8 The diagram of Clay minerals,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and TOC of Niutita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3.3 物性特征

3.3.1 孔隙度

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度为0.3%~8.0%, 平均为3.3%, 具有比较有利于页岩气成藏的孔隙条件。对样品渗透率的测定表明, 所有样品的渗透率均极低, 都小于0.04× 10-3μ m2。整体为低孔低渗类型, 符合页岩气常规开发条件。

3.3.2 孔隙结构

对湘西北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氮气吸附-解吸附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页岩BET比表面积为0.764 5~26.060 8 m2/g, 平均为7.992 9 m2/g; BJH累计比表面积0.366~19.43 m2/g, 均值为5.47 m2/g; BJH总孔体积为1.912~34.685 mm3/g, 平均为11.317 mm3/g; BJH吸附平均孔直径为4.36~46.44 nm, 平均为13.10 nm; BJH脱附平均孔直径为3.90~33.94 nm, 均值为9.39 nm。

牛蹄塘组页岩中孔径< 10 nm的微孔隙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为9.6%~66.8%, 平均为35.7%; 孔径介于10~50 nm之间的微孔隙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为17.0%~60.6%, 平均为42.5%; 孔径> 50 nm的微孔隙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为5.9%~43.4%, 平均为21.7%。微孔与介孔对页岩总孔体积的贡献相当。而对页岩的总孔面积而言, 孔径< 10 nm的微孔隙的孔表面积占页岩总孔表面的50.5%~96.1%, 平均为75.7%; 孔径介于10~50 nm之间的微孔隙孔表面积占总孔表面积的3.3%~45.9%, 平均为22.1%; 孔径> 50 nm的微孔隙孔表面积占总孔表面积的0.4%~11.1%, 平均为3.0%(图9)。孔体积和孔表面积的大小和所占比例大小, 影响页岩气的储集空间和附着位点, 是资源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图9 页岩孔径分布与孔体积、孔面积关系Fig.9 The relationship of shale pore-size and pore-volume, pore-area

3.3.3 扫描电镜特征

页岩基质孔隙和裂缝是页岩储层的主要储渗空间, 常见的孔隙包括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胶结物内溶孔, 裂缝包括成岩裂缝、构造裂缝和构造-成岩裂缝。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寒武纪牛蹄塘组页岩中微米级孔隙与裂隙发育, 这些微米级的孔隙和裂隙可以为页岩气提供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其中, 有机质气孔常呈单个气孔形态存在, 形状以圆形为主, 其次为椭圆状和港湾状(图10-a、b)。这些孔隙通常呈微米级, 却能提供极大的内表面积和吸附空间, 有利于甲烷吸附与储集, 并且也是黑色页岩产气的有力证据。另外, 页岩微裂缝和解理缝发育(图10-c、d), 裂缝可以大大提高页岩的孔隙度, 改善渗透能力, 同时提高了页岩气产率[11, 15]

图10 页岩中微孔隙、微裂隙扫描电镜特征Fig.10 The SEM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micRo-pores and micRo-cracks

a. 呈蜂窝状泥晶间微孔隙, 组合孔隙20~30μ m, 单孔隙1~5μ m; b. 泥晶间孔隙— 微孔隙发育, 孔径10~15μ m; c. 微裂缝被硅质所胶结;

d. 解理缝发育, 缝宽多< 2μ m, 长几十至百余微米, 微孔隙1~12μ m

4 资源量计算

针对我国页岩气资源特点、现有工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将FORSPAN法和体积法有机结合, 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作为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2]

湘西北地区寒武纪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厚度在龙山— 桑植— 石门地区较大, 古丈— 张家界一带厚度较薄, 为30~120 m不等, 属于出露边缘或近剥蚀区。牛蹄塘组沉积相为深水陆棚相, 以低能、缺氧沉积环境为主, 受浅水有机质补充, 具有良好的聚集和保存条件, 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 型; 主体埋深较大, 湘西北石门— 桑植、桑植西北— 花垣一带以及湘中坳陷次一级坳陷内部牛蹄塘组埋深均超过了5 000 m; 构造复杂, 地形地貌以低山及丘陵为主, 油气勘查开发工作程度低。结合此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各项地质情况, 参照相关资料对参数赋值并计算其资源量(表3, 图11):概率为5%时, 计算得出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532 217.4× 108m3, 技术可采资源量为79 832.6× 108m3; 概率为50%时, 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28 231.9× 108m3, 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9 234.8× 108m3; 概率为95%时, 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3 255.3× 108m3, 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88.3× 108m3。对比美国主要页岩气田资源量, 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总量和可采资源量均表明了巨大的资源潜力。

表3 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量参数表及计算结果(条件概率体积法) Table 3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shale gas resource parameter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volume method)

图11 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与可采资源量概率表示Fig.11 The pRobabilities of Niutitang Formation shale gas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recoverable resources

同时借鉴区域及附近地区现有文献及钻井数据:慈页1井(井深)现场解析含气量为0.33~0.95 m3/t; 花垣区块参数井现场解析含气量为0.8~2.42 m3/t[16]; 常德1井岩性样品现场含气量测试结果为0.5~2.1 m3/t[17], 贵州岑巩区块天星1 井(井深1 900 m)在1 765~1 802 m段钻遇目的层段牛蹄塘组, 含气性较好, 估计可达2 m3/t。综合以上数据结果可知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见良好气显, 其含气性好, 含气量较高。

5 有利区划分

依据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埋深、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热成熟度(Ro)、厚度等参数值, 考虑埋深, 同时结合地质构造特征、沉积背景, 避开大型深部断裂带发育等不利页岩气储藏的地段[9, 18, 19, 20], 在寒武纪牛蹄塘组页岩的分布区域内细分出6个有利区块(表4, 图12):龙山里耶— 石牌区块(A1)、龙山水田坝区块(A2)、壶瓶山区块(A3)、保靖普戎区块(A4)、永顺石堤— 张家界区块(A5)、慈利岩伯渡— 临澧太浮区块(A6), 其中包含3个Ⅰ 级有利区和2个Ⅱ 级有利区, Ⅰ 类单元具有最为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潜力, 是下一步页岩气资源勘查的重点靶区; Ⅱ 类单元的地质条件对于页岩气的成藏较为有利, 也可以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查工作的候选与补充目标。

表4 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有利区块综合信息表 Table 4 The integrated table of Niutitang formation shale gas prospecting areas in northwestern Hunan

图12 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有利区划分Fig.12 Map of the prospecting areas of Niutitang formation shale gas in northwestern Hunan

6 新认识

(1)湘西北地区在寒武纪纽芬兰世为缓坡陆棚相, 在强还原、滞流及海盆缓慢沉降条件下腐泥堆积转化成牛蹄塘组底部碳质硅质页岩; 寒武纪第二世早期, 湘西北区为浅海陆棚凹陷环境, 其异常还原条件下沉积的含碳质页岩、页岩为牛蹄塘组上部地层[11, 21, 22]。在漫长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中, 沉积厚度变大, 有机质不断演化, 形成了现今油气地质较好的牛蹄塘组含气页岩层。

(2)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地化试验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高, TOC均值3.75%; Ro均值3.08%, 热演化程度高; 干酪根类型为Ⅰ 型腐泥型, 部分为Ⅱ 型富氢腐殖型, 生气潜力大。物性参数:脆性矿物含量为33%~87%, 平均为68%, 黏土总量为13%~43%, 平均为26%, 且含指示还原条件的黄铁矿。孔渗条件较好, 为低孔低渗类型。页岩中孔隙和裂缝的大量发育提高了页岩渗透能力和产率。综合显示本组页岩气物化及地质条件十分优越, 为较好目标层。

(3)依据相关资料和现有试验数据, 运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本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资源量参数赋值进行计算, 采用适中概率50%值为参考, 其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28 231.9× 108m3, 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9 234.8× 108m3, 相比美国主要页岩气田的资源量十分可观, 其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结合已知区内慈页1井、常德1井及附近页岩气井含气量测试, 都揭示本地区牛蹄塘组潜在的巨大储量。

(4)对湘西北地区划分了6个牛蹄塘组页岩气有利区, 龙山里耶— 石牌区块(Ⅰ 级)、龙山水田坝区块(Ⅱ 级)、壶瓶山区块(Ⅱ 级)、保靖普戎区块(Ⅰ 级)、永顺石堤— 张家界区块(Ⅰ 级)、慈利岩伯渡— 临澧太浮区块(Ⅰ 级), 其中包含3个Ⅰ 级有利区和2个Ⅱ 级有利区, 有利区的选择划分十分利于下一步页岩气勘探靶区选择、钻井实施。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祥, 刘玉华, 张敏, . 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2): 350-356. [本文引用:1]
[2] 张金华, 魏伟, 钟太贤. 国外页岩气资源储量评价方法分析[J]. 中外能源, 2009, 16(9): 38-42. [本文引用:2]
[3] 张金川, 薛会, 张德明, .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J]. 现代地质, 2003, 17(4): 466. [本文引用:1]
[4] 陈更生, 董大忠, 王世谦, . 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初探[J]. 天然气工业, 2009, 29(5): 17-21. [本文引用:1]
[5] Anping Yang, Graig Davis, 陈更生, 等. 中国页岩气地质研究进展[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50-60. [本文引用:1]
[6] 陈玉明, 高星星, 盛贤才. 湘鄂西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 48(增刊1): 157-162. [本文引用:1]
[7] 吴朝东.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J]. 地学前缘, 2000, 7(S1): 45-57. [本文引用:2]
[8]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 湖南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8: 41-61. [本文引用:1]
[9] 朱定伟, 丁文龙, 邓礼华, . 中扬子地区泥页岩发育特征与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J]. 特种油气藏, 2012, 19(1): 34-37. [本文引用:2]
[10] 张琳婷, 郭建华, 焦鹏, .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藏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5(4): 1163-1171. [本文引用:2]
[11] 李国亮, 柏道远, 王先辉, . 湖南震旦—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J]. 湖南地学新进展, 2014(11): 308-315. [本文引用:4]
[12] 王阳, 朱炎铭, 陈尚斌, .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3, 42(4): 588-594. [本文引用:2]
[13] Cheng A L, Huang W L.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hydRocarbon gases on clays and organic matter[J].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4, 35: 413-423. [本文引用:2]
[14] 李苗春, 姚素平, 丁海, . 湘西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煤炭学报, 2013, 38(5): 854-862. [本文引用:1]
[15] 马超, 宁宁, 王红岩, . 湘西-黔东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J]. 特种油气藏, 2014, 21(1): 38-41. [本文引用:3]
[16] 周庆华, 宋宁, 王成章, . 湖南花垣页岩气区块地质评价与勘探展望[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1): 130-139. [本文引用:1]
[17] 林柘, 张金川, 李博, . 湘西北常页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特征[J]. 石油学报, 2014, 35(5): 839-845. [本文引用:1]
[18] 韩双彪, 张金川, 李玉喜, . 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调查井位优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1): 182-186. [本文引用:1]
[19] 王光凯, 焦鹏. 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J]. 能源与节能, 2013, 1: 35-51. [本文引用:1]
[20] 龙鹏宇, 张金川, 李玉喜, . 重庆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J]. 地学前缘, 2012, 19(2): 221-233. [本文引用:1]
[21] 游先军, 戴塔根, 息朝庄, .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2): 304-312. [本文引用:1]
[22] 曹双林, 潘家永, 马东升, . 湘西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矿物学报, 2004, 24(4): 415-41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