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王飞, 张东萌, 于超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河南 郑州 450002

第一作者简介: 王飞(198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矿产地质研究工作。Email: 13838569331@139.com

摘要

为有效保护沁蟒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确定其水生态承载力迫在眉睫。采用驱动力-压力-抵抗力-状态-响应(driving-force pressure resistance state response,DPRSR)模型对2008—2018年间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 之后采用Vensim软件构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融合的水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 模型对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未来不同发展模式下(常规发展模式、综合发展模式、生态优先发展模拟)的水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2008—2018年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偏好状态; 综合发展模式下的水生态承载力分值处于临界可承载范围内,可兼顾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推荐综合发展模式作为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优方案。研究成果对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沁莽河流域(河南段); DPRSR模型; SD模型; 流域发展模式; 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TV2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706(2023)02-0103-08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of Qinmang River Basin (Henan Section)
WANG Fei, ZHANG Dongmeng, YU Chao
Henan Geological Bureau, China Chemical Geology and Mine Bureau, Henan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in Qinmang River Basin (Henan Section) is imminen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riving-force Pressure Resistance State Response (DPRSR) model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Qinmang River Basin (Henan Section) from 2008 to 2018. Then the Vensim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SD) model 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future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s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mod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 and ecological priority development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Qinmang River Basin (Henan section) from 2008 to 2018 is critical preferenc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l, the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within the bearable range, which is recommended as the optimal plan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ecology and economic society of Qinmang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provides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regional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mulation.

Keyword: Qinmang River Basin (Henan section); DPRSR model; SD model; basin development mode; evalu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幅加快, 城市化水平提高,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对流域内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水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大大减弱。据《河南省统计年鉴》[1],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总量较2018年减少约50%, 地下水资源量较2018年减少约37%, 水资源短缺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起居和经济发展。

沁蟒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水生态环境, 水生态承载力是沁蟒河流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的水质化验资料表明, 沁蟒河流域内水质污染严重, 总氮含量、生化耗氧量等数据超过国家标准[1]。经过治理后, 水质相对好转, 污染程度较之前有所降低, 但大肠杆菌、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性酚类等污染有所加重。较差的水质将严重影响流域的水生态环境, 降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

为有效保护沁蟒河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 确定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迫在眉睫。本文以沁蟒河流域(河南段)2008— 2018年水生态指标数据为基础, 考虑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 建立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抵抗力-状态-响应(driving-force pressure resistance state response, DPRSR)模型和水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 模型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 对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以期为制定本区域合理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沁蟒河流域(河南段)位于太行山南麓,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区的西南部。由图1可知, 研究区北靠山西, 东邻大沙河(卫河)流域, 西接小浪底— 西霞院水库汇水区, 流域内行政区包括济源市中东部、沁阳市等。流域东西长约107 km, 南北宽约56 km, 总面积约3 063 km2。沁蟒河流域承担着保护水资源、保障供水的重要任务, 同时也是国内重要的粮食产地。流域内有引沁灌区和广利灌区两大重要灌区, 是全省农作物生产的重要保障[2]

图1 沁蟒河流域(河南段)区域位置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cation of Qinmang River Basin (Henan Section)

研究区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沁河和蟒河(图1)。黄河呈近东西向从研究区南侧流过, 区内长约100 km。小浪底水库位于研究区上游15 km处, 小浪底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显示,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约为1 038 m3/s[3]。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后, 稳定了下游河段流量, 对黄河水流量起到了均衡、调节作用, 有利于黄河水侧渗补给沿岸地下水。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 河流长485 km, 在济源市流入冲积平原, 河床淤积, 为地上河。蟒河全长133 km, 是济源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纳污河。

1.2 数据来源

根据水生态承载力评价要求, 收集了沁蟒河流域(河南段)历年的相关资料[1], 并获得了2020年11月和2021年3月两个批次对沁蟒河流域(河南段)地表水水质取样点的检测数据13组, 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25组。从水质检测数据中提取 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铁、硝酸盐等13个常用水质评价因子作为野外调查实际监测数据。

2 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本文选用DPRSR模型和SD模型以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 力求动静结合。首先, 按DPRSR模型选择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沁蟒河流域2008年— 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 以期揭示水生态承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之后, 构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融合的水生态承载力 SD 模型, 用于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的发展模式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构建

水生态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 对应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系统的4个主要子系统, 包括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 建立了基于这4个子系统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进而构建基于驱动力(driving-force)-压力(pressure)-抵抗力(resistanc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DPRSR模型(图2)。“ 驱动力” 指环境变化的潜在原因; “ 压力” 是通过驱动力作用直接施加在环境系统上促使环境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 是环境的直接压力因子; “ 抵抗力” 是自然系统内部能够抵抗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能力; “ 状态” 是自然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状态; “ 响应” 是人类为预防、减轻或者消除不好的影响而采取的相关措施[4]

表1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1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system

图2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DPRSR模型Fig.2 Framework diagram of DPRSR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流域水生态系统构成复杂, 涉及面广, 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范围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学科、多领域, 各项指标之间又存在较大差异, 不宜采用单一的指标或标准进行评价[5]。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根本是探究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解决流域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科学衡量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水平, 根据沁蟒河流域(河南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自然条件, 考虑各评价指标间的复杂关系, 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易获取性、代表性、动态变化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选择了21个典型指标, 构建基于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的4个子系统)的DPRSR模型, 并根据指标因素对水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分成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表1, 图2)。

2.2 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以及组合赋权法3种。其中, 客观赋权法可分为熵权法和标准差法[6]。熵权法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更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为得到科学、严谨、合理的权重系数, 避免人为赋值带来的主观性影响, 本研究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标准化处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 为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单位差异带来的影响, 需进行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将指标处理成无量纲量。标准化的计算公式为

X'ij=Xij-XiminXimax-Ximin, Xij[Ximin, Ximax], (1)

X'ij=Ximax-XijXimax-Ximin, Xij[Ximin, Ximax](2)

式中: i=1, 2, ···n, 表示第i项指标; j=1, 2, ···, m, 表示第 j 年; X'ij为第i项指标第 j年指标值的标准化值; XimaxXimin分别为第 i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计算在第i项指标下第j年指标值的特征比重。设第i项指标第j年指标值的标准化值为X'ij, 则第i项指标下第j年指标值的特征比重Pij

Pij=Xijj=1mXij   。(3)

算第i项指标的熵值Ei, 公式为

Ei=-kj=1mPijln(Pij) , (4)

式中的k值由式(5)确定, k值计算公式为

k=1/ln(n)  。(5)

由式(3)— (5)可知: 第i项指标的观测值差异越大, 熵值则越小; 反之, 熵值则越大。

(3)计算第i项指标的差异系数Di。公式为

Di=1-Ei  。(6)

由式(6)可知, 如果第i项指标的观测值越大, 则差异系数Di就越大, 第i项指标也就越重要。

(4) 确定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Wi。公式为

Wi=Dii=1nDi   。(7)

本文依据各项指标对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对济源市和沁阳市水生态承载力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 再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 接着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特征比重, 最后计算得出的沁莽河流域(河南段)济源市和沁阳市水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的熵值Ei、差异系数Di和权重系数Wi,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济源市和沁阳市2008— 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EiDiWi Tab.2 Ei, Di and Wi values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 for Jiyuan and Qinyang from 2008 to 2018
2.3 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就水生态承载力而言, “ 可承载” 与“ 不可承载” 间的界限较为模糊, 若采取单一定性的描述, 可能会得到不符合实际的结果[7]。因此, 根据沁蟒河流域(河南段)自然资源情况及水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 对沁蟒河流域2008— 2018年不同的指标数据进行打分, 打分范围为0~100分, 作为计算水生态承载力的依据。具体打分方法如下。

设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i共有n项(i=1, 2, ···, n), 参评年数为j年(j=1, 2, ···, m), 构建指标原始数据矩阵X=(Xij)。正向和负向指标得分计算公式分别为

Aij=0+Aimax-AiminBimax-Bimin(Xij-Ximin), Xij[Ximin, Ximax](8)

Aij=100-Aimax-AiminBimax-BiminXij-Ximin, Xij[Ximin, Ximax](9)

式中: Aij是评价指标ij个年份的分数; Aimin是评价指标i的最低标准分数, 本次研究取0为最低标准分数, 即Aimin=0; Aimax是评价指标i的最高标准分数, 本次研究取100为最高标准分数, 即Aimax=100; Xij是评价第i项指标第j年的原始数据; Ximax是原始数据Xij中的最大值; Ximin是原始数据Xij中的最小值; BimaxBimin是相应指标的上、下限值。

利用熵权法得到的权重结果和各单项指标的得分值Aij, 按式(10)求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每年的评分值Tj, 公式为

Tj=i=1nWi·Aij  。(10)

根据得分值来确定水生态承载力等级, 实现水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定量与定性的转换。参考前人研究成果[8], 将水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分为Ⅰ ~Ⅴ 级, 分别对应的评价标准为富裕承载、可承载、临界承载、超载、严重超载, 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水生态承载力评价分级 Tab.3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3 DPRSR模型评价结果与讨论

根据流域水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明确水生态承载力概念, 通过计算各监测点地下水、地表水水质情况, 进行水质评价分区, 构建基于DPRSR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 得出水生态承载力评分值Tj, 进而对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济源市和沁阳市2008— 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评分如表4所示, 评分曲线如图3所示。

表4 济源市和沁阳市2008— 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评分 Tab.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or Jiyuan and Qinyang from 2008 to 2018

图3 济源市和沁阳市2008— 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评分曲线Fig.3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coring curve for Jiyuan and Qinyang from 2008 to 2018

表4可以看出, 沁蟒河流域(河南段)2008— 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评分值均在40~60分之间, 符合Ⅲ 级水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标准, 即临界可承载状态。表4所列分值大多处于50~60分之间(仅济源2013年一年的分值为49.96分, 稍低于50分), 说明济源市和沁阳市的水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偏好状态。

由图3可知, 济源市和沁阳市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2008— 2018年表现出3段式变化情况: 2008— 2011年, 水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上升状态, 表明这3 a间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一直在增强, 2011年, 水生态承载力达到峰值, 水生态环境处于11 a间最好状态; 此后2 a, 水生态承载力评分曲线直线下降, 至2013年达到最低点, 2013年为10 a间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最脆弱的低谷点; 此后, 经水生态-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调整修复, 水生态承载能力开始逐渐回升, 2015— 2018年达到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

4 预测模拟发展模式分析
4.1 决策参数与发展模式设定

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非线性、多回路动态反馈的大系统, 系统内各要素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因果关系复杂。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开发强度突破生态承载力, 就会导致区域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无法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 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损害[9]。因此,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满足生态承载力的约束。本文在分析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系统内部各因素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 按照系统动力学原理, 建立该地区水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 运用Vensim软件对其建模, 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模拟。

根据研究目的、系统因果关系及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内容, 设计了如下3种发展模式。

(1)常规发展模式。在此发展模式中, 模型的模拟按照当前系统实际表现的发展趋势进行, 即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各行业用水定额、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污水排放处理率等指标值均维持现状。

(2)综合发展模式。在常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调整各参数取值, 将人均GDP下调至4%, 将万元GDP用水量下调7%, 将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下调4%, 污染负荷指数和土地胁迫指数等下调5%, 水资源总量上调13%, 工业废水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设置成100%, 环保投资GDP占比增幅设置为0.4%。

(3)生态优先发展模式。此发展模式强调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减少各行业用水定额,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在常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调整各参数取值, 将人均GDP下调至 2%, 将万元GDP用水量下调5%, 将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下调20%, 污染负荷指数和土地胁迫指数等下调5%, 水资源总量上调13%, 工业废水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设置成100%, 环保投资GDP占比增幅设置为1%。

4.2 发展模式分析

将上述各发展模式的参数值输入SD模型, 得到不同发展模式下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预测结果。不同发展模式下, 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济源市和沁阳市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变化趋势如图4、图5所示。

图4 济源市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变化趋势Fig.4 Change trend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cores in Jiyuan

图5 沁阳市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变化趋势Fig.5 Change trend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cores in Qinyang

(1)常规发展模式。假设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未来5年内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消费模式、土地利用和贸易状况仍保持2008— 2018年间的发展态势, 根据SD模型的预测, 2025年沁蟒河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值为45左右, 此后逐年降低, 直至2030年时跌破40分, 水生态承载力将达到超载水平。可见, 必须采取一系列举措, 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否则, 流域内水生态承载力将会进一步恶化。

(2)综合发展模式。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综合发展情况下, 沁蟒河流域(河南段)的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值稳定保持在40~60之间, 各项指标按照此模式进行发展, 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3)生态优先发展模式。此模式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优先考虑因素, 通过预测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值及其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 这种模式下的水生态承载力可达到最优状态。但此模式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3 预测结果分析及建议

生态优先发展模式下的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值最高, 但其对应的GDP值是3种发展模式中最低的, 并且从各指标的预测值变化趋势来看, 对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及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的控制要求较高, 同时对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技术提高和改革也有较高的要求。

对比3种发展模式, 综合发展模式下的水生态承载力得分值处于临界可承载范围, 该发展模式可全面考虑经济发展、节水、治污、减排及水生态环境保护, 既能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能力, 又能有效减少水资源量消耗, 减少社会发展对河流水体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发展。

因此, 本文推荐综合发展模式作为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优方案。

5 结论

(1)DPRSR模型评价体系分析表明, 2008— 2018年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评分值均在40~60分之间, 符合Ⅲ 级水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标准, 即临界可承载状态, 且分值大多处于50~ 60分之间, 说明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承载力历史情况处于临界偏好状态。

(2)对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未来不同发展模式进行预测, 考虑流域内实际情况, 设计了3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选用Vensim软件构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融合的水生态承载力SD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综合发展模式下的水生态承载力分值处于临界可承载范围内, 该发展模式可全面考虑经济发展、节水、治污、减排及水生态环境保护, 推荐综合发展模式作为沁蟒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优方案。

(3)本文在对等级标准进行划分时, 经多方面对比, 选用了较为权威的前人相关资料作为分析数据源,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建议尽快制定沁蟒河流域(河南段)长期发展战略, 在主体功能区区划的基础上, 建立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

(责任编辑: 刘丹)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统计年鉴2008-2018[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2018.
Henan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Henan Province 2008-2018[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8-2018. [本文引用:3]
[2] 赵博. 辽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时空分析研究[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9): 32-37, 43.
Zhao B.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Liaohe River basin[J]. Global Seabuckthorn Res Dev, 2021(9): 32-37, 43. [本文引用:1]
[3] 周广胜, 周莉, 汲玉河, . 黄河水生态承载力的流域整体性和时空连通性[J]. 科学通报, 2021, 66(22): 2785-2792.
Zhou G S, Zhou L, Ji Y H, et al. Basin integrity and temporal-spatial connectivity of the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Yellow River[J]. Chin Sci Bull, 2021, 66(22): 2785-2792. [本文引用:1]
[4] 丁华, 邱卫国. 基于生态足迹的上海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J]. 人民长江, 2013, 44(15): 19-21.
Ding H, Qiu W G. Assessment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anghai 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J]. Yangtze River, 2013, 44(15): 19-21. [本文引用:1]
[5] 殷丽. 基于DPSIR模型的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济南: 济南大学, 2013.
Yin L. Evaluation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Qingdao City Based on the DPSIR Model[D]. Ji'nan: Ji'nan University, 2013. [本文引用:1]
[6] 顾康康.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2): 389-396.
Gu K K. Concep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J]. Ecol Environ Sci, 2012, 21(2): 389-396. [本文引用:1]
[7] 张星标.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D]. 南昌: 南昌大学, 2011.
Zhang X B. Analysis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Jiangxi Province[D]. Nanchang: Nanchang University, 2011. [本文引用:1]
[8] 田文凯. 基于合理配置的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D]. 郑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
Tian W K. Research on Dynamic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Rational Allocation: A Case Stud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D]. Zhengzhou: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2018. [本文引用:1]
[9] 朱银银. 榆林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Zhu Y Y.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Yulin City[D].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