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8年 5卷 2期
刊出日期:2018-04-20

本期特约稿件
理论进展
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技术方法
 
       本期特约稿件
1 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工程进展
王贵玲, 张薇, 蔺文静, 刘峰, 甘浩男, 付雷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1
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工程”自实施以来,主要开展了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评价以及东南沿海和青藏高原东部干热岩的勘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在获得一系列科研突破成果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地热开发的工程问题,积累了大量成果和经验。该文对工程取得的进展及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可用于指导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2018 Vol. 5 (2): 1-7 [摘要] ( 509 ) RICH HTML PDF (5849 KB)  ( 723 )
       理论进展
8 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地热资源研究进展
史杰, 陆成新, 李清海, 常志勇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2
归纳了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了区内地质构造、地温分布、地热流体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了地热形成机理,计算了曲曼地热田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 地温变化与盖层、完整基岩、断裂带(热储)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目前实测最高热储温度为161 ℃,深部热储计算温度可达222~268 ℃,地温梯度最高为149.20 ℃/100 m; 地热流体具有深循环特征,与浅表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在断裂及裂隙内储存、运移、富集,在侵入岩体放射性生热和结晶余热的热量供应下,地下流体不断与围岩进行热量及物质交换,在热储围岩和盖层中,热量以传导方式为主,在热储内,热量以对流方式为主; 曲曼地热田储存的热量为55.919×1011 M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约为12 593 m3/d,产能(热能)约为77.9 MW。因此认为,塔什库尔干谷地热储埋藏深度浅,易开采,具有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
2018 Vol. 5 (2): 8-10 [摘要] ( 486 ) RICH HTML PDF (6763 KB)  ( 392 )
18 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活动与地热关系探讨
张朝锋, 史强林, 张玲娟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3
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温度高、潜力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评价该区地热资源潜力,探索符合青藏高原地热资源特点的勘查、开发方案,需要对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研究。在总结前人对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活动和地热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从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角度分析地热资源分布的控制因素,探讨新生代岩浆活动与地热资源的空间展布关系,重点讨论藏南地区地热区划和雅鲁藏布缝合带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地热活动受控于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南强北弱的分布特点; EW向区域性构造缝合带和SN向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地热的主要活跃区域,不同的岩浆活动为地热提供热源。
2018 Vol. 5 (2): 18-24 [摘要] ( 448 ) RICH HTML PDF (3644 KB)  ( 554 )
       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25 天津地热资源评价与综合研究
茹洪久, 刘东林, 胡慧川, 沈健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4
以4 000 m以浅的主要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天津地热资源特征及勘查现状,利用热储法结合水均衡法和数值耦合优化管理模型计算天津市主要热储层30 a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及可采热量。结果表明: 到2045年底,热储法结合水均衡法计算的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和可采热量分别为27.012×1018 m3和47.0×1016 J; 数值耦合优化管理模型计算的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和可采热量分别为26.6×1018 m3和49.74×1016 J; 2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计算结果可为天津市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018 Vol. 5 (2): 25-31 [摘要] ( 464 ) RICH HTML PDF (5163 KB)  ( 455 )
32 高寒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研究及多种能源联用探讨
孙东, 董建兴, 杨海军, 赵驰, 陈银松, 李大猛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5
深入研究高寒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求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可发挥浅层地温能在建筑能源供应中的最大效益; 探讨多种能源在供暖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高寒地区能源紧缺问题。通过对高原气候特点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勘探、评价及多种能源联用的研究认为: 高寒地区对浅层地温能需求主要为冬季供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且热量需求大; 高寒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品位低,主要体现为换热温差小; 换热方式以地下水水源热泵最为经济实用; 城市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小。鉴于当地深部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及常规能源,尽可能采用“基础负荷+调峰负荷”的方式,解决热量需求大的问题,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018 Vol. 5 (2): 32-37 [摘要] ( 359 ) RICH HTML PDF (3209 KB)  ( 283 )
38 贵州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及流体水化学特征
杨荣康, 罗维, 裴永炜, 王乾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6
为分析总结贵州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水化学特征,对省内天然温泉和地热井流体进行调查和采样测试,在全面收集已有最新地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评价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流体水化学Piper三线图分析等,划分地热资源类型,分析资源分布、资源富集和热储特征,研究不同构造区、不同热储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等特征。结果表明: 贵州省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黔中及黔北地区,属低温地热资源,类型以隆起(褶皱)断裂型为主,以层状兼带状热储分布最广; 地热流体富集和出露受构造控制明显,在石阡、遵义、贵阳、息烽等地形成以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热储为主的4大地热资源富集区,动态较稳定; 相同构造区和热储中流体水化学特征基本相似,水化学类型总体以重碳酸盐型为主,具有矿化度低、富含锶、偏硅酸、氟、氡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成分等特征。
2018 Vol. 5 (2): 38-44 [摘要] ( 460 ) RICH HTML PDF (4128 KB)  ( 776 )
45 兰州市城区地热地质条件及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魏林森, 张凌鹏, 王婷, 励丽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7
兰州市城区地处民和—兰州坳陷盆地东端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盆地中因沉积巨厚碎屑岩,加之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改造,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勘探证实,兰州城区属中低温(60~90 ℃)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受盆地南、北2条深大断裂控制,面积约530 km2。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分3个区块对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东部城区、中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地热田产能分别为17.91 MW、117.46 MW和23.49 MW,达到中—大型地热田规模,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2018 Vol. 5 (2): 45-50 [摘要] ( 408 ) RICH HTML PDF (3959 KB)  ( 382 )
51 山东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刘春华, 王威, 卫政润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8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储量丰富。从山东省大地构造特征和大地热流值分布规律入手,根据地热传导理论,对山东省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资源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东省地热资源的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严格控制,根据地热成因可分为隆起山地板内深循环对流型和沉积断陷盆地传导型。结合地热成因和热储类型,进一步将全省分为4个地热资源区: I—鲁东地热区; II—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III—鲁西隆起地热区; IV—鲁西北地热区。山东省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为143.73´109 t,不考虑回灌条件,现状地热开发利用量不足已查明可采量的3%,具有较大开采潜力。根据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山东省压减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8 Vol. 5 (2): 51-56 [摘要] ( 460 ) RICH HTML PDF (2768 KB)  ( 594 )
57 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陈学锋, 魏永霞, 李永军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09
地热资源调查是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基于皖江经济带以往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阐述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机理、种类及资源总量,分析总结研究区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虽然丰富,但仅有部分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水热型地热资源以温热水、温水为主,总体品位不高; 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技术成熟,适宜大力开发利用,但大部分未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建议采取梯级或循环利用措施提高利用效率,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突破现有模式,寻找高品位地热资源; 开展县级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建设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平台。
2018 Vol. 5 (2): 57-63 [摘要] ( 443 ) RICH HTML PDF (5539 KB)  ( 347 )
       技术方法
64 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胜涛, 张森琦, 贾小丰, 许天福, 任涛, 李甫成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10
干热岩是储量大、用途广的新型、可再生绿色能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就我国现状而言,寻找适宜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是成功实现干热岩开发利用的关键。从干热岩工程开发亟待解决的选址问题出发,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干热岩勘查开发的选址经验,从资源、技术、安全和经济4个方面建立了包含4个指标层共20个指标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综合评分法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8 Vol. 5 (2): 64-72 [摘要] ( 360 ) RICH HTML PDF (1650 KB)  ( 383 )
73 5 000 m深部干热岩钻井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赵远刚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11
介绍了美国芬顿山和法国苏茨深部干热岩的典型钻井技术方案,并根据我国干热岩钻井基础和地质成藏条件,从钻井深度、井身结构、钻进工艺和钻机设备等方面制定了3种不同的干热岩钻井技术方案,给出了具体技术指标数值。通过计算,对每种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认为: 大直径钻井方案是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5 000 m干热岩钻探施工方案。
2018 Vol. 5 (2): 73-77 [摘要] ( 415 ) RICH HTML PDF (1091 KB)  ( 522 )
78 河北平原地热流体可采量计算方法及岩溶热储分布规律研究
张德忠, 马云青, 苏永强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12
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呈快速增长态势,对地热流体可采量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亟待加深。通过实例,采用热储法、解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河北平原区层状热储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进行了评价和对比; 分析了岩涪热储及资源现状。研究认为: 热储法和解析法适合勘查程度较低、无地热井或仅有少量地热开采井和产能试验数据的地热田,其计算精度较低; 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适用于勘查程度较高、已开发利用多年、具有多年动态监测资料的地热田,计算结果可靠程度较高; 地热流体中岩溶热储具有温度高、易回灌、可持续性好等特点,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和中新元古界地层中; 岩溶热储被新生界地层覆盖,有利于储集层的聚热和保温; 在基岩隆起带(古潜山)岩溶裂隙发育,构成深部热水储集层,可形成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田,是下一步地热勘查和开发的主要热储类型。
2018 Vol. 5 (2): 78-85 [摘要] ( 462 ) RICH HTML PDF (2094 KB)  ( 602 )
86 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勘查定井方法探讨
崔煜烽, 张杰, 殷焘, 史猛, 毕建新
DOI: 10.19388/j.zgdzdc.2018.02.13
鲁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在地热勘查、开发和利用中,对地热勘查定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介绍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鲁东地区地热勘查及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的地热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瞬变电磁法(TEM)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电磁测深和自然放射能测深等方法对鲁东地区典型地热勘查区进行地热井位确定,并对勘查定井方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鲁东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NE向、NNE向及NW向断裂交汇带附近,为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对流型带状地热资源,热储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勘查定井宜选择在2条或多条断裂的交汇处; 天然电场选频、瞬变电磁法测深对于浅部地层和断裂具有较好的反映;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断裂深部发育特征反映明显,为鲁东地热勘查定井较适宜的方法; 地热勘查定井宜采用2种以上的勘查方法,避免在物探施工过程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2018 Vol. 5 (2): 86-92 [摘要] ( 436 ) RICH HTML PDF (5573 KB)  ( 8012 )
  编辑部公告
22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1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3年第3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22 地矿平台专业知识汇总,这一篇绝对够用!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22 自然资源部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
22 中国地质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地质学会
22 山东国土资源
22 华东地质
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