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青年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政策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7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能源与矿产资源
基础地质
海洋地质
灾害与环境
科技与综合
 
       能源与矿产资源
1 川西甲基卡矿床外围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李名则, 秦宇龙, 赵春, 詹涵钰, 周雄, 孙光银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1
在川西甲基卡矿床外围新发现了建巴村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了探讨其形成时代、成岩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条件,开展了LA-ICP-MC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11.8±1.0) Ma; 岩石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中酸性侵入岩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类的特征,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壳源物质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此时期内川西地区的区域性岩浆活动相对应。建巴村岩体的构造位置及岩浆活动特征指示其可能不具备形成伟晶岩矿床的条件。
2020 Vol. 7 (5): 1-9 [摘要] ( 272 ) RICH HTML PDF (6377 KB)  ( 182 )
10 西藏日喀则市查孜地热田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
罗绍强, 徐琳, 唐华, 肖进, 胡林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2
查孜地热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热钻孔揭露,发现该地热田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对该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开展研究,发现地下热水为HCO3-Na型; 热水与冷水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显示二者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但又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热水中的δD和δ18O同位素特征表明: 该地热田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海拔为5 652 m以上; 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下渗并与沿断裂破碎带向上运移的地热流体混合后形成地下热水。断裂破碎带不仅是温泉的主要通道,也是地热流体的储集场所,地热田热水在地下运移滞留至少41 a。据SiO2地热温标估算得出,该区地下热储温度为148.18 ~153.49 ℃,天然放热量为2 264.33×1012 J/a。
2020 Vol. 7 (5): 10-15 [摘要] ( 297 ) RICH HTML PDF (2776 KB)  ( 258 )
16 西藏南羌塘盆地达卓玛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徐琳, 罗绍强, 唐华, 胡林, 肖进, 孙容艳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3
前人在南羌塘达卓玛地区零星发现了一些地表油气显示并采集了少量的烃源岩进行分析,但勘查程度总体较低,未开展系统的生、储、盖研究。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野外石油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对比研究等手段,对南羌塘盆地达卓玛地区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等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阿堵拉组泥岩、页岩为好烃源岩,色哇组泥岩、粉砂质泥岩为差—中等烃源岩,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发育差烃源岩; 储集岩主要为阿堵拉组砂岩和布曲组白云岩; 盖层有泥质岩、灰岩和石膏,以Ⅰ、Ⅱ类盖层为主。野外调查中发现了大量地表油气显示,盆地经历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的过程,具有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和成藏的油气地质条件。建议在油气存储条件良好的达卓玛背斜布置钻井,进一步开展深部研究,力争实现该地区油气突破。
2020 Vol. 7 (5): 16-24 [摘要] ( 245 ) RICH HTML PDF (7101 KB)  ( 64 )
25 河流相砂体精细描述在西湖凹陷某气田的应用
张锡楠, 程超, 鞠颢, 黄启彰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4
西湖凹陷某气田钻井资料少,传统陆上利用多井点资料描述河流相储层展布的方法不适用该气田。前人关于该区为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上连片分布的认识过于宏观,不能指导气田的开发生产。研究从已钻井资料出发,充分利用海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河流相储层横向识别精度高、单一河道边界刻画清晰的特点,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单河道精细解释,识别出4期目的层单河道砂体,形成横向上逐渐向东迁移摆动、纵向上相互叠置的沉积演化模式。这一认识指导了地质模型优化,解决了生产井动静储量差异矛盾,能够有效指导气田开发生产。在海上少井条件下,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河流相砂体精细描述的方法有较强的适用性。
2020 Vol. 7 (5): 25-32 [摘要] ( 233 ) RICH HTML PDF (12562 KB)  ( 66 )
33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床50号岩管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刘礼广, 吴大天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5
以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床50号岩管为例,系统分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对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伯利岩和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发现: 碳酸盐化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超基性成分较少,滑石化、蛇纹石化及碳酸盐化混合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超基性成分较多; 铬、镍、钛在金伯利凝灰角砾岩中的含量较低,在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中的含量略高,在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和斑状金伯利岩中的含量最高。该矿床主要为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伯利岩和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其次为金伯利凝灰角砾岩、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和含金伯利物质角砾岩。含铬镁铝榴石、铬铁矿和碳硅石是金刚石的伴生矿物。水平方向上,金伯利岩含矿品位西部较富,东部较贫; 垂直方向上,金伯利岩含矿品位变化较小。通过三维建模,推测50号岩管不是根部相,而是受EW向推覆构造作用影响发生的断层错位,在其东侧600 m深处存在50-1号金伯利岩体。
2020 Vol. 7 (5): 33-41 [摘要] ( 269 ) RICH HTML PDF (4281 KB)  ( 164 )
       基础地质
42 赣东北樟树墩早侏罗世水北组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朱清波, 靳国栋, 高天山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6
赣东北樟树墩地区早侏罗世盆地处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揭示盆地沉积物质来源对于认识和探讨周缘早中生代造山事件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樟树墩早侏罗世盆地开展了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为类磨拉石建造与内陆湖沼含煤建造,碎屑锆石年龄跨度大(2 431~263 Ma),未出现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碎屑锆石; 碎屑锆石年龄呈现极强的早古生代峰值(420~380 Ma,εHf(t)为-10.7~-3.0, TDMC为2.08~1.58 Ga)、弱的新元古代峰值(858~663 Ma,εHf(t)为-18.8~-6.7, TDMC为2.79~2.09 Ga)和晚古生代峰值(370~355 Ma),另有少量早中生代((263±5) Ma)、中—古元古代(2 431~1 224 Ma)碎屑锆石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华夏地块西北武夷山地区所出露地质体组成相似,而与扬子东南缘地质体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陆内西北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代地质体,少量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浙西北地区,具有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综合区域上早中生代盆地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造山带东段景德镇—黄山东南在早—中侏罗世并未整体隆升剥蚀,华南内陆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其周缘多板块俯冲汇聚的构造响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造成华南东南部隆升,使其开始为内陆盆地提供物源,至早—中侏罗世之交构造体制转换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消减。
2020 Vol. 7 (5): 42-53 [摘要] ( 207 ) RICH HTML PDF (15183 KB)  ( 121 )
54 满归地区早侏罗世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李中会, 李阳, 李睿杰, 李凯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7
通过对满归地区主体岩浆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研究区存在大量早侏罗世侵入岩和少量早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99±1)~(184±1) Ma,类型为细中粒石英闪长岩、中粒花岗闪长岩、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流纹岩、英安岩和安山岩,不是前人划分的新元古代—古生代,揭示了研究区有强烈的中生代早期构造-岩浆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反映: 岩石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岩浆岩;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 3.42~32.96,Eu元素亏损程度不遵从岩石从基性到酸性增强的演化规律; 大离子亲石元素Ba相对富集,Rb、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h、U 相对富集,Nb、Ti、Y 相对亏损。岩浆来源与构造分析表明,石英闪长岩与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来源于壳幔混合岩浆,中酸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和细中粒二长花岗岩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蒙古—鄂霍茨克洋壳中段可能在中三叠世末开始俯冲,至早侏罗世封闭,碰撞高峰时期在早侏罗世,晚于以往认为的晚三叠世。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闭合过程中自北向南挤压的远程效应。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段、东段闭合时限对探讨东北地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盆岭构造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0 Vol. 7 (5): 54-65 [摘要] ( 245 ) RICH HTML PDF (16174 KB)  ( 204 )
66 华北克拉通西部临县紫金山碱性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郭喜运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8
山西吕梁地区出露的紫金山岩体为我国著名的碱性岩体之一。为了探讨紫金山碱性岩体的物质来源及地质意义,对该岩体主要岩石进行了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岩体各期次岩石具有低硅、富碱、高钾的特点,属钾质碱性岩石; 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烈,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的特征; 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La、Ce、Nd、P、Ti等)亏损的特征。紫金山岩体岩浆来源较深,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岩浆演化机制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且存在陆壳物质混染。结合山西境内多处同时期的碱性、偏碱性岩体特征,推断华北中部早白垩世碱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华北克拉通破坏作用关系密切。
2020 Vol. 7 (5): 66-76 [摘要] ( 318 ) RICH HTML PDF (8797 KB)  ( 95 )
77 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最新活动年代及方式
刘亮, 梁斌, 燕中林, 苏画, 何学锋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09
龙泉山断裂带属龙门山前陆隆起,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隆升演化密切相关。为探讨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及年代特征,在该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痕迹微形貌和溶蚀微形貌观察,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了样品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进一步研究了龙泉山断裂带断层的发震潜力。结果表明: 龙泉山断裂带断层运动方式以黏滑为主,兼蠕滑; 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强烈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也有明显断层活动,全新世断层活动不明显; SEM 、ESR、热释光(TL)测得的断层最新活动年龄为(1 210±121)~(110±10.0) ka; 最新活动年代和活动性具有分段性,中段断层活动性较弱,北段和南段断层活动性较强。总之,龙泉山断裂带为1条活动性断裂带,具有一定的发震潜力,地震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但相比其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带,其活动性已大大降低。
2020 Vol. 7 (5): 77-87 [摘要] ( 377 ) RICH HTML PDF (9686 KB)  ( 177 )
88 冀北尚义—隆化区域断裂形成与演化历史探讨
马超, 王金贵, 张鑫全, 张子轩, 李典, 张新征, 许凡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10
尚义—隆化区域断裂呈近EW向分布于冀北地区,活动于新太古代晚期(阜平晚期),全新世至今仍有活动,探讨其形成与演化历史,对进一步研究冀北地区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及新构造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计该断裂中的构造岩及指向构造,发现尚义—隆化区域断裂为复杂的强变形带,韧性变形与脆性变形相间,具有长期及多期活动性、倾向及性质多变等特点; 尚义—隆化区域断裂是冀北地区不同时段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重要分界线之一,对两侧地质历史的发展及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构造叠置关系、糜棱岩类变质程度与区域变质作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剪切指向组构反映的活动方式与区域构造运动主应力的对应关系,重新厘定了构造叠加改造关系及变形期次,结合前人构造岩的变质矿物年龄,将该断裂划分为2个构造阶段、9个构造活动期。
2020 Vol. 7 (5): 88-94 [摘要] ( 207 ) RICH HTML PDF (4990 KB)  ( 123 )
       海洋地质
95 基于航空重、磁数据的南黄海海相地层分布特征识别
佟晶, 张婉, 张玄杰, 熊盛青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11
基于南黄海海域实测高精度航空重、磁数据,结合航空重、磁场及物性特征,通过平均对数功率谱分析匹配滤波方法技术,对南黄海海相地层界面起伏引起的重、磁异常特征进行分离、提取,采用切线法和外奎尔法计算海相地层界面的深度,经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编制了南黄海海相地层底界面、顶界面深度图及海相地层厚度图。在此基础上,初步划分了南黄海海相地层构造单元,探讨了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分布特征。苏北—南黄海坳陷区的中部坳陷和南部坳陷均发育在强磁性基底之上,构造变形较弱,海相地层保存完整,埋藏浅,厚度为4~8 km,是南黄海地区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油气勘探区。
2020 Vol. 7 (5): 95-106 [摘要] ( 238 ) RICH HTML PDF (9572 KB)  ( 92 )
       灾害与环境
107 基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高位崩塌早期识别技术方法研究
梁京涛, 铁永波, 赵聪, 张肃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12
高位崩塌具有地面高差大、突发性强等特点,难以对其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因此开展高位崩塌早期识别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依靠人工对高位崩塌进行实地调查难度大、效率低,容易存在调查盲区,现有调查技术手段难以有效获取岩体结构面产状、节理组合特征和裂隙几何特征等关键参数。为此,将贴近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和“多角度”探测技术优势应用于高位崩塌早期识别,并以康定县郭达山高位崩塌为例,总结归纳了该技术方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可为地质灾害调查和高位崩塌早期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能够识别岩体亚厘米级裂缝,尤其适用于高位崩塌调查和早期识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基础上,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应用“三点法”能够有效获取岩体单体结构面产状。
2020 Vol. 7 (5): 107-113 [摘要] ( 277 ) RICH HTML PDF (5534 KB)  ( 164 )
114 遥感技术在“6·17”丹巴堵江泥石流灾害链灾区应急救援抢险决策中的应用
唐尧, 王立娟, 赵娟, 张成信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13
2020年6月17日,四川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阻断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为掌握第一手灾情,辅助开展应急救援,以国产高分二号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数据和灾后现场调查等资料,开展了“6·17”丹巴堵江泥石流灾害链灾区应急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 灾区影响人口约6.5万人; 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应急救援队与小金县联通通信应急抢险救援队距离最近,半扇门中学等5所学校可作为临时安置避难场所备选; 受影响矿山企业6家、重要水库1座、水电站1座; 泥石流沟总体呈NW—SE向展布,掩没面积约14.27万m2; 堰塞湖湖面面积约1.03 km2,淹没区约49.8万m2,路基路面全毁路段约2.1 km,下游疑似灾害隐患点9处,因灾受损民居25处、桥梁5处; 优选了2条灾后通达性较好的通往泥石流重灾区的救援生命线。借助遥感技术深入分析泥石流灾害链影响人口等灾情先期研判、灾情灾损应急调查及应急救援生命通道优选,对我国西南山区类似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抢险救援、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 Vol. 7 (5): 114-122 [摘要] ( 239 ) RICH HTML PDF (9905 KB)  ( 76 )
       科技与综合
123 数字高程模型在天津滨海平原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黄猛, 张学斌, 韩荣文, 李继军
DOI: 10.19388/j.zgdzdc.2020.05.14
天津市滨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不易划分,沉积物粒度较细,遥感解译精度及实地可识别性差,按照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开展填图,图面表达效果不佳。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地形的数字化表达,具有一般地形图无法表达的三维可视化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在开展天津滨海平原地质填图过程中,通过建立研究区DEM,并结合路线地质调查、槽型浅钻施工、样品测试分析,进行了地貌单元划分,将浅地表沉积物划分为河流、海侵和三角洲3个沉积体系: 河流沉积体系包含边滩(曲流砂坝)、充填河槽(牛轭湖)、决口扇、天然堤、洪泛盆地和湖沼沉积微相; 海侵沉积体系包含海滩脊、越岸扇、高潮坪和残留潟湖沉积微相; 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通过与不同类型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DEM可充分弥补遥感影像的不足,对浅地表沉积物进行详细的成因类型划分,提升对浅地表地质作用过程的认知程度,较好地指导野外地质填图。将高精度DEM数据应用于第四系覆盖区地质填图,可以大大提高填图精度及效率,为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等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2020 Vol. 7 (5): 123-133 [摘要] ( 206 ) RICH HTML PDF (10620 KB)  ( 92 )
  编辑部公告
22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刊征稿启事
22 喜讯: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已在我刊网站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关于成立《中国地质调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22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2期电子版已在中国知网发布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22 《中国地质调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准核心学术期刊
22 地矿平台专业知识汇总,这一篇绝对够用!
  下载中心
2014—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期刊文献列表
《中国地质调查》论文模板
版权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22 自然资源部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
22 中国地质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地质学会
22 山东国土资源
22 华东地质
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访问总数:
期刊网站版权所有 © 《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京ICP备05064691号-3
电话:010-66554884,66554890 电子邮箱:zgdzdc@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